第一百八十八章 胡服骑射-《继祖传宗》
第(2/3)页
第二是因为咱们中原的大多武技不适合战争。咱们的武技大多适合民间私斗,主要用于单打独斗,潜行暗杀,强身健体甚至打把势卖艺,不太适合在军队使用。这一点师父您在教我时也说过,咱们军队里现在训练使用的武技,都是经过改造过的,当然威力也不小,但军队的素质却参差不齐,差别巨大。
而北方草原部族学的就不一样了,他们主要学习的是箭术、刀法和摔跤,他们所有的男子都必须学这些技能。更可怕的是他们把箭术、刀法和骑术结合了起来,他们甚至可以站在马背上射箭,而且百发百中。
他们的刀和刀法也特别适合骑兵战斗,可以说他们是天生的马上战士。此外,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集体性的,特别是前面说的集体狩猎,集体对抗强敌不仅培养了他们的战术素养,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纪律性,几乎都不用怎么训练就能成为优秀的战士。
而咱们则不同,咱们中原人向来是一盘散沙,要想成为真正的战士就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战争的洗礼才行,训练强化的是身体与纪律,战争改变的是心理,这是咱们弱势的另外一个原因。
第三是咱们缺马。据田先生说,整个大周能够用于战争的马匹还不到所需用马的三分之一,很多都是通过贸易从西方甚至北方交易购买。前面师祖也说了,他们的军队数量其实并不多,但咱们分散,他们集中,再加上他们全是骑兵,机动性比咱们要强不少。
而且他们每个骑兵都配备有两匹以上的马,随时都可以长途奔袭,咱们的骑兵和他们比还有一定的差距,目前每个骑兵能配一匹战马就不错了。”
这时吴伦问道:“我看咱们的马匹也不少啊?骑着的,拉车的,驮物的,到处都是啊!即便不够,也可以让咱们的老百姓养马啊,这样咱们的马不就多了吗?”
刘继祖笑道:“师父,您这个想法之前早就有人想到了,甚至有皇帝曾经发布过诏令要求全国百姓养马。但长城以内只有少数边地有养马习俗,养马数量有限,只能满足军队一部分需要。广大中原地区虽然也养马,数量还不少,但这些马只会负重、拉犁、拉车、拖磨,不经训练,根本上不了战场。
养战马和养一般的牲畜可不一样,要想把一匹马养到膘肥体壮并维持战斗状态,不仅要消耗人的口粮,还需要安排一个劳动力来照管。白天要放马、要洗刷、要遛马、要训练、要打牧草、扎牧草,晚上还要给它加餐喂麦麸、豆子等粮食。
咱们中原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,缺少牧草,马养多了草就更不够吃了,把土地拿来种牧草又会影响收成。以前我还不知道,后来苏长老去为族里买粮时,他才从粮商那里打听到,咱们大周自己产的粮食早就不够吃了,现在沿海一些地方的粮食都是依靠进口在维持平衡。
您想人吃的粮食都不够了,哪有余粮去养战马呢?所以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很难把马养成战马。
还有就是战马都是经过训练,听从指挥,不惧刀火,充满野性的。咱们中原老百姓养的马一般可做不到这些,因为咱们这里不像北方草原,很多地方缺少让马驰骋训练的场地,更缺少有经验的驯马师和培养马匹野性的环境,再说咱们也没有这个传统,咱们的普通百姓别说骑马了,大多数甚至连马车都没坐过。”
吴伦这时点了点头,“你说的这个我信,马车是不多,村里多是牛车、驴车,骡车都很少。在村子里马确实是稀罕物,连马肉大家都不太会做。”
第(2/3)页